6月5日下午,河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22年医工融合创新发展”座谈会在常务理事单位河北瑞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是一次医工融合创新发展的会议,也是一次科技工作者走进企业深入交流展望未来的会议。
会议邀请了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基滏、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宋向党、河北地质大学副校长王滨,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毛红领、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处处长范瑜、医疗器械监管处处长张书行、石家庄亿生堂医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北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刘胜军、河北瑞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巨重鹤、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斌、科睿纳(河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慧菊、河北金康安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云升、华润河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毅、国械堂医疗器械产业园总经理孙飞龙、河北鸿儒知识产权公司总经理贵长、河北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行长王维栋、河北地质大学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亢俊健、河北地质大学计算机系主任赵占芳、河北地质大学光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郑一博、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经理黄荣琴、河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臧贺军、秘书长李罗臣、13位分支机构主任委员(常务理事)谢瑞芹、董稚明、马洪亮、张雷、高振强、张志勇、高金贵、郑明奇、汪治宇、董士民、杜全胜、石凤梧、张征等科技工作者,共计约40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秘书长李罗臣主持。盛夏六月,暖意融融,又正值端午佳节,罗臣秘书长对莅临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学会的工作情况做简要介绍,学会始终坚持以“医工融合创新发展” 为理念,从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提高学术交流水平、积极承担社会职能、搭建交流平台、提高学会服务质量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今年5月1日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这两个管理办法体现我国在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上最新的监管理念,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以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各项配套文件相继发布,科学监管正在全方位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创新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借此时机,我们邀请政、产、学、研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组织此次座谈会,旨在为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加能助力。
巨重鹤(瑞鹤董事长):河北是医药大省,医疗器械是弱项,希望我们同是医疗器械生产的企业,在各位领导、临床专家的支持下,将省内医疗器械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
董士民(省医大三院急诊科主任):医疗器械创新要从临床需求出发,无论是高精尖、还是短平快的项目在做好产权保护的基础上,省内企业都大有可为。

谢瑞芹(省医大二院心内科主任):心内心率失常专业多数使用微创手术,目前使用的器械几乎都依赖进口,希望未来能进入国产化。

杜全胜(省人民医院科教处处长):“十四五”纲要里指出,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其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国家首次把科技创新和人民生命健康的结合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两者的结合就是医工融合的基础;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提出“三法”:1.想法:借助学会和专委会已有平台,加大宣传,使临床医生的想法与企业工程师、研发人员真正做到交叉融合。2.说法:请进来,走出去,可否待疫情得到控制,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在学会的组织领导下,到医工融合做的比较好的企业观摩学习交流。3.做法:希望政府部门能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行动规范指导。
高金贵(省医大二院麻醉科主任):围术期即围绕手术的时期,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麻醉学科不再凭借以往经验,进入精准化医疗,这就需要借助高精尖的监测设备来为患者提供服务,过去设备都依赖进口,现在逐渐国产化,国内做的比较好的是迈瑞、科曼,结合我省现状,我们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三研究所在石家庄,还有瑞鹤,今天参观很震撼,有这么多高尖端设备,可以做这么多精细化产品,我们有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集群的基础,相信在政府支持下,政策引导下,多提供平台,临床提出需求,企业抓住机遇,我们的民族企业、本土企业都将大有可为。

王维栋(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行长):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烈日炎炎,大家热情激昂探讨未来发展问题,很受感动,此外,金融支持实体,中信银行也将为企业提供各项服务。
张书行(省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管处处长):在国家宏观战略下,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掀起一个新的高潮,尤其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医疗器械占有重要比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药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对医药工业的发展也提出更高要求。国家顶层设计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人口老龄化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我省医疗器械企业可否在某些领域比如疑难症、老年病、儿童用医疗器械等方面有所突破?目前行业急需壮大创新动能,产学研医协同发展仍需完善,学会搭建的平台很好,拓宽了横向交流空间,希望大家都能有所启发和收获。
毛红领(省工信厅消费品处处长):很高兴参加此次座谈会,很受启发,讲两点个人感受:一是医工融合很有必要,医生的需要和企业的供给来对接,实际上是产需衔接,在医疗器械领域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尤其多听听临床医生的想法,工业界把这些想法变成创新产品。二是医疗器械的春天来了,医疗器械企业有必要多对接医生的需求,多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快省内医疗器械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我们也将进一步为企业做好服务。
王滨(河北地质大学副校长):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医工交叉融合、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北地质大学具有自然资源部“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智能传感物联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智能地质勘探设备的研发,具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河北地质大学希望借助于河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平台,整合资源,发挥特色优势,为河北省医疗器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宋向党(工信厅副厅长):学会搭建的平台非常好,产和需,这个需是病人所需,是医生所需,是健康和生命安全所需,很多企业都瞄准高精尖高大上,造成了有些产品大企业不愿干,小企业干不好的现状,学会找到产需结合点,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现在从工业角度和产业发展发展的角度,融合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尤其现代医学内科的外科化,外科的微创化,科科的精准化,所有科的智能化,这些“化”势不可挡,这些问题也将是发展的目标。今天很多专家也提出了非常好的观点,工业产业部门将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听取专家意见,共同落实好、保障好企业发展。
李基滏(省药监局一级巡视员):介绍了河北省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河北省目前有18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其中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70家,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仅30多家,河北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不均衡。为了推动河北省医疗器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省药监局从政策上对企业提供配套支持,全方位促进成果转化落地,对省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寄予殷切期望。李局长指出,学会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凝智聚力、资源整合;做好桥梁纽带作用,以临床需求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希望省内各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能够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河北省医疗器械产业做大做强!
此次座谈会气氛热烈,务实高效,与会嘉宾积极建言,提出很多真知灼见,令人深受启发,我们将认真梳理充分吸纳,同时也希望大家共同关注创新,为省内医疗器械发展贡献力量!